氢听论道:燃料电池系统及成果应用(刘建国教授主持)

发表时间:2019-10-28 13:30

“氢听剧场”是佛山国际氢能展极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已连续举办两届,是多位行业技术专家以演讲、论道的形式,共同分享氢能行业前沿技术理念及实战干货,并进行产品发布。

以下分享10月26日下午的精彩演讲!

氢听论道主持人

教授

Professor

南京大学

Nanjing Univesity

刘建国

LIU JIANGUO

氢听论道

主持人:谢谢欧阳总的精彩报告,我们报告环节就到此结束,下半节是氢听论道,由刘老师主持。
   
刘建国:好,谢谢大家,借这个时间大家可以稍微休息一下,我们请今天下午所有的嘉宾上台,我们给大家一个提问的环节,我们也设计了一些问题,对大家关心的问题我们进行讨论,我们请所有报告的几位嘉宾上台。我们时间比较充分,首先对今天下午各个报告人的报告大家有什么问题没有?如果有问题可以举手,我们有话筒给大家提问。我先问几个暖场的问题,对氢能的发展我们有很到的争议,尤其最近比如说关于补贴的话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说有财政部的回答,也有其他部委的看法,我想在这里正好也是大家很多的从业人员,想问一问,燃料电池的补贴对氢能或者燃料电池的发展是不是特别的重要?大家对这个方面有什么建议?

齐志刚:各位专家好,政策这一块其实我自己对它的关注度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因为我们搞技术的,主要是想把技术做好,关于政策本身我想说几点,第一,我首先认为国家这个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氢能燃料电池是一个新兴的东西,虽然有180多年的历史,但是也是这几年走到了商业化的导入期,作为任何一个新兴的技术,我想国家都是有义务去扶持的,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但是你扶持到什么程度,到什么时候结束是由国家决定的。所以我自己认为国家首先补贴政策我觉得还是很重要的,而且我觉得国家这么做也是很对的,因为中国的燃料电池的基础最近这几年商业化的热潮很高,但我们国家的技术水平是处于国际二流的水平,我们的工艺密度和性能跟国际的企业都做的差不多,但是我们在寿命和工艺还差的非常远,国外的企业一个公司有几百个测试台,24小时无人坚守进行测试,而我们国家有几个公司可以做到这一点?做不到这一点怎么解决寿命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我认为我们国家的技术水平处于二流,但是这几年的进步的确非常快,我09年回国的时候在科技部也召开了一个小范围的论坛,我当时就说中国的技术水平是跟国际的水平越拉越远,当时的科技部的领导觉得不可思议,其他的专家说不是赶了就是超了,我怎么说越拉越远,我说因为别人的进步水平比较快。别人的水平就高,所以越拉越远。但是最近几年我感觉中国的燃料电池从部件、系统、各方面的进步非常快,包括部件,包括核心的辅助部件,包括空压机这一块,中国有若干个企业虽然做的时间不长,但是他们的进步的确很快,我自己认为中国很快有自己的核心部件,就不需要采购国外的核心部件。
还有一个刚才刘老师提到说国家的补贴是不是就没有了?我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作为一个泱泱大国,这些政策不是说今天变,明天就变,只是说补贴的力度怎么样,具体怎么补法?怎么样避免骗补和放在实际需要的地方,这个需要考虑,并不是说补贴就没有了,这种可能性是没有的。

刘建国:欧阳总这边可能跟齐博士不一样,融资的压力比较大,融资跟政策的关系更大一点,您有什么看法?
   
    欧阳洵:刘老师说的很对,我跟齐博士不一样,我负责公司的融资,从整体上去考虑,我们确实有一些投资者说国家政策还没有到我们先放一放,等国家新的补贴政策到了我们再投,有一种观望的心态,我们也要理解投资者,我们做这个行业做了很久了,碰到这种事情我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反而可以冷静思考一下,可以慢一下把一些事情做好,因为前面有一点赶鸭子上架,我们的补贴之前有30千瓦、50千瓦、60千瓦,这对于电池的厂家,对于零部件的厂家是不利的,因为大家开发一款产品不是开发半年就完了,开发电堆短的要一年半,长的要三年才可以开发完,要把测试完完整整做完没有三五年够呛,但是中国还是没有这么做产品的,中国跟西方国家不一样,有自己的国情,但是无论怎么样,我觉得应该借助这个阶段能够稍微慢下来,还是关注一下技术本身的进步,关注工艺和成本,因为最后国家不可能一直补贴,还是要靠市场,燃料电池有没有竞争力?氢能有没有竞争力?如果说有的话,我们怎么把时间从现在这个点到那个点的时间缩短,这个是我们这个行业里面一些同事们应该去思考,大家去做的事情。

刘建国:施总这边,看您做的东西也不是跟补贴有关,您有什么看法?
   
施涛:我讲的这些东西都是没有补贴的,我在想其实补贴不光是在车上,在别的地方也是应该推一把,我们现在没有补贴都可以卖,如果有补贴是不是可以卖的更快一点。虽然电池是一个决战关键的高地,我觉得补贴这么一个大国不会今天有,明天就没有,只不过对我们从业者来说一定要抓住补贴的机会把内功做好,一定要做好在没有补贴或者补贴减少的时候怎么办。
   

    刘建国:现在补贴也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政策什么时候落地,包括补贴的额度,之前说30千瓦,现在都往大的做,是不是后面补贴会提高额度的要求也是不确定的,仙博士这种做配件的企业要全系列要做,所以对你们做配件的企业压力比较大,我觉得空压机在过去的竞争方面压力也比较大,去年有一个专项十几家在报,仙博士也可以谈一谈。
   
仙存妮:的确我们企业也面临这样的一个局面,我们目前的订单也是去年车企的订单,今年因为国补政策一直没有下来,这也是我们的产品没有大批量的原因之一,另外也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刚才欧阳总说了,燃料电池电池企业给我们的参数,开发的产品变化比较快,我们今年年初5月开发的一个产品,客户也给我们提了要求,到8月份的时候这个产品就不要了,因为开发一个产品,像空压机这个产品跟电堆差不多,它的周期比较长,这个产品性能完全达到这个要求,甚至更好需要很多的试验去做,所以也给我们带来一个困境,关于补贴这个方面也是希望国家的政策可以更快的落地,整个产业可以更好更快的发展。

刘建国:我想这也是代表了大多从业者对补贴的看法。对于下午的报告大家有没有具体的问题?没有的话我们继续我们第二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在座的各位可能都对双极板投入了很多的力量,到底是走金属板,还是走石墨板,是走模压的,还是机加工的,实际上大家的看法不一致,因为这个金属板提到了5000小时是乘用车,但是在我们国内好多把金属板用在商用车上,商用车是12000小时起,这一块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我想请齐博跟欧阳总谈谈双极板的路线之争。或者出发点的路线,如果大家想做的话应该把方向集中在哪里?金属板是不是一个很好的路线,或者石墨模压板是未来的一个路线,还是说我们要走复合板的路线?
   
齐志刚:我觉得这两个路线可以是互补的,也不能说完全是互相有你就没有我的情况,比方说在固定式发电领域,咱们知道固定式发电对体积重量没有具体的要求,一旦起来了之后也不停,所以在固定式发电领域,石墨板或者复合板是绝对优于金属板的,至少在金属板目前这个水平的情况下它是优于金属板的,除非说金属板在哪一天寿命有了极大的突破,或者寿命有了极大的突破。所以石墨板绝对在固定式发电我认为是非常有生命力的。在乘用车和客车的应用我觉得空间比较大,它能把这些东西放进去,所以影响也不是很大,但是也有的车企有要求,它的要求是什么?要燃料电池系统就是把现在的柴油机换了,没有其他任何的空间给你,他要求能量密度是700瓦/升,比美国能源部的还要高,如果真是这种需求就要考虑金属板,但是又满足不了寿命的要求。大的卡车的需求跟美国能源部定的寿命指标是一样,客车和货车它的寿命是250000小时,相当于柴油发动机8年换一次,这是对货车或者客车的寿命要求,5000小时只是对乘用车,我们开三四十万公里就差不多了,所以是根据不同的类型领域对寿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对客车或者货车来说石墨板会更好一些。只要可以解决空间的问题。
在乘用车这一块一定是金属板的天下,因为石墨板太大、太重,还有一个冷启动的问题,乘用车美国能源部要求在零下无助冷启动是零下30度,有助启动是40度,我们知道石墨板的质量比较大,热熔比较大,零下30度起不来,零下5度可以起来就不错了,国内企业报道石墨板零下30度可以启动肯定是加热的,或者有保温措施的,不是真正的冷启动,冷启动是在环境的温度下不进行热河的加热可以起来,所以在乘用车这一块肯定是金属板的天下,金属板的镀层我想寿命会越来越好,如果某一天做的更好了可能会往更大的车型发展,我想他们两个是各有优缺点,可能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和不同的时间场景会不一样。
   
欧阳洵:对,我们早期做的是机加的石墨板,在做产品前期的研发开发,甚至一开始小批量的时候都有使用,这种底板成本跟生产节拍的问题比较严重,所以很难达到我们在这个指标上的目标,刚才听齐博讲,我觉得齐博分析的比较透彻,我想从目前来看,石墨板也好,碳复合板也好它的优势就是寿命长,金属板主要优势就是质量工艺密度高,你的起停,冷启动是大大优于碳复合板,我们也是这两种技术路线在走,只是哪个走的快一点,哪个走的慢一点,当然我在看,未来到2025年,或者再往后是有这个可能性,比如说金属板,不管是涂层材料,或者开发一种合金材料可以把抗腐蚀的问题解决掉,金属板的整体寿命提高到1万小时或者1万5千小时以上,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我们目前认为两种技术路线并行是合理的方式。
   
刘建国:你也提到模压板,模压板最近国内有公司讲模压做到0.85个毫米厚,功率密度超过4,您能不能对这种技术的可行性做一个评判,比方说它的成品率是不是可以达到95%?更高的水平?
   
欧阳洵:肯定难度是很大的,我们自己内部叫超薄板的项目,材料自身的透气性能要求不能透气,刚才齐博也讲了分子不能透过去,成型过程中的工差越薄越难控制,我们了解这个技术路线应该是基于柔性石墨做的,这个控制起来更难一些,难是难,但是也有实现,日本有一家公司也是做这个材料的,所以我相信不管是其他的国家也好,还是中国也好,这个材料我觉得应该是有可行性的,只是就算再可行,在质量工艺密度上是没有办法跟金属板PK的,因为模压是实心的,不像冲压过程中我可以用100微米、75微米的板子加上去还是很轻很轻的,所以我觉得这两种就算是把石墨板和复合板做的很薄很薄,但是跟金属板在乘用车领域也没有办法PK。
   
刘建国:那这个路线是不是要停了?
   
欧阳洵:在前期的研发,或者有一些企业我觉得去使用这个技术是可以的,只是做大批量生产的时候,我们下一步成本目标在2000块钱每千瓦以下的时候,你要好好琢磨琢磨这个还可以不可以达到成本目标,也许有一些方法,但是我们觉得机加会难一些。
   
刘建国:从电流的密度来讲,模压达不到机加的导电性这么好?
   
欧阳洵:要看它的瓶颈是什么?
   
刘建国:刚才你提到的是表面处理。
   
欧阳洵:石墨板毕竟大部分是石墨,模压树脂含量高一些,会有一些牺牲,但是也有补充的方法,刚才提到的表面处理,我们发现是可以大大弥补它导电上的一些缺陷,其实可以想成串联电阻的概念,到底谁是瓶颈,我们看表面电阻的瓶颈其实是比较大的。
   

刘建国:现场的观众有什么问题?
   
提问:各位好,我们是在传统汽车这一块做加热的,我们想切入到我们氢燃料电池这一块冷启动的问题,现在是不是从我们公司的战略来说要不要投入这一块,从负30,到负40,未来真的可以冷启动,是不是可以到半导体膜,未来真的可以不需要这些?我想知道大概的方向,我想知道未来的投资要不要进入燃料电池这一块?或者这个产业里面来?目前做半导体加热膜在世界上只有两家可以做,在国内只有我一家可以做,我是不是可以进入燃料电池这一块?谢谢。
   
齐志刚:我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您这个加热薄膜,想加热我自己感觉首先要有电力的来源,燃料电池车跟系统是电电联供的,你车上肯定有其他的电池,首先要有电力来源。第二点就是看加热在什么地方,我能想到两个地方可以加热,一个是冷却液的管路用薄膜缠上,另外一个方式无非把它放在电堆的某个位置上加热,但是给电堆的加热效果不是很好,因为电堆很大,外面热了也许里面没有热。所以用肯定是可以用,但是好不好用和其他的比起来有优点,这个我不敢讲,因为有人给我提过通过相变的方式来做,我当时就问变成了别的了,那只是一个瞬间的过程和短时间的,要长时间的怎么办?还是要通过常规的方式散热出去,加热也是一样,一开始加热起来要保持,所以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肯定有用,但是怎么实用我觉得你可以跟燃料电池的企业聊一聊。
   
欧阳洵:现在大量的燃料电池里面有电加热的功能,尤其是国内的,有些乘用车的少一些,但是也有,虽然能够无辅助冷启动,但是有辅助的话更快,尤其是在低温下,它产出来的电也有用这一部分电促进燃料电池在更短的时间到达理想的温度,这一块我觉得是值得投入的。当然,还要跟相应的厂家聊聊,他们应该给在实在的东西。
   
提问:各位专家,我看现在的一些报道了解,我们国家目前生产电堆的企业大部分的技术入手都是从双极板入手,好像没有看到从碳纸和膜电级开始做电堆的生产,我想了解一下这个现象出现是为什么?是什么现象造成目前的一个情况?
   
齐志刚:我试着回答一下,其实在整个电堆里面,咱们知道原来膜电极上包括膜,还有碳纸,碳纸的确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部件,在国内也有企业可以做,我“十一五”牵头了一个863的项目,江苏有一个企业,它的高科技的企业,他公司所有的碳粉都可以用来做碳纸,做碳纸也跟国外的企业测过,性能也不错,它的这个方式是通过跟日本的东立(音译)的做法差不多,就是一块一块的,这个做碳纸有一个缺陷,就是成本比较高,因为很难实现批量的生产,在国外生产的碳脂我也看过,本来我是想怎么跟它合作,把它的技术引进到中国,其实他们也很想到中国来做,但是它的整套设备下来以后,我一开始以为用不了多少钱,我想提供厂房和工人,可能用不了几千万,但是整套设备下来要若干亿,从头开始把碳纸做出来。后来我想实在不行我说能不能把微孔扩散层放在我那里,这个微孔扩散层也要2000万的投入,所以投入是最主要的。你要说生产肯定也有诀窍和技术之类的,但是不是那么难,中国应该解决碳纸的问题,否则成本很难降下来,因为碳纸是很贵的一块。大家都说燃料电池难以商业化,因为你用了铂,如果仔细算一算,那个铂其实不值几个钱,其他的东西可能更贵。
另外回答为什么大家很关注极板,原来原来业界对极板的关注度不大,我自己理解很早的时候大家更关注它的性能,大家认为在膜电极上,那个时候膜电极制作的方法、各方面都不是很成熟和很统一,大家都觉得把精力应该放在膜电极上,我现在自己的理解是现在膜电极已经成为了一个产品或者商品,出钱就可以买到,而且买到的比自己做的还便宜,进入燃料电池行业总要有自己拿手的东西,那做什么呢?比方说极板,而且极板是一个难点,它比膜电极做起来还要难,各方面的技术要求还要高。所以大家关注极板这一块也是因为燃料电池是发展到这一块了必须关注极板了,而且极板真正采购的话很难采购到合适的极板,极板一个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流道设计,你卖给人家的都是很常规的,某一家有自己的流道设计,很独特,它不会轻易拿出来给你的。
谢谢。

刘建国:我理解和投资热度有关系,原来刚起来的时候大家都去做车,因为每辆车拿补贴。现在应该到了一个阶段,大家愿意投系统,进一步投堆。到碳纸,或者说更下面一点,比如说催化剂材料层面,一定是终端市场很大的时候才会投,因为基础材料影响非常大,而且投资成本也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看看还有什么其他的朋友有什么问题没有?我们接着讨论我们第三个设想,关于国外公司冲击的问题。从“十一五”开始大家都讲材料国产化,当时一直讲自主的发展,巴德是第一个到中国试水,现在有丰田、有现代,都跟中国有意向性。对于这种冲击可能也会带来一些机会,使得国内也重视到这个过程,就像特斯拉到中国生产纯电动车一样未必是一个坏事,让大家有一个公平竞争的过程,对于这一块我们请李牧剥蚀谈谈。你是做基础材料的,你可以从材料的层面,或者从更高的系统,或者整车的层面,看看日本对中国市场的考虑。
   
李牧:谢谢刘老师。我的身份可能有一些尴尬,我是唯一效力于国外企业的。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贵金属催化剂的研发这一块,结合刚才这个问题,前期投入确实很大,尽管理论上电堆上我们不断的降低铂的使用量,只有10克,确实很低。成本好像不是很高,不是每个时刻的催化剂都可以达到稳定的催化性能,像我们一个批次的生产量产的催化剂数公斤的级别。一旦这个批次不能达到我们合格的指标的话,必须有后续的配套的贵金属循环回收的能力。如果没有的话,你的生产成本会提高的。
刘老师问日本的方面,日本前两天刚刚丰田推出了二代蔚来的自动汽车。二代也是700万日元售价,在没有补贴的条件下,它也是远远高于日本市场的5座的乘用车的。所以即便日本相对成熟的市场情况下还是需要政府补贴的,二代售价并没有比一代降低很低,一代基本上是700多万日元的水平,政府会补贴2000万左右。所以日本的市场,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家庭用的,都是有政府补贴的。只不过我们国家的政府补贴怎么来做是很重要的,参考一下日本。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否则像锂电骗补的情况,一窝蜂涌上,不是很利于我们国家行业的发展。
再一个,有些时候我们并不一定非要所有的东西在一开始的时候完全可以实现自主的生产。举个例子,我们作为一个几千年的农业大国,现在我们餐桌上的食物也不可能每一种食物做到国产,我们为什么要一个高度技术化的结晶化产品,在初期就全部国产,我是这么认为的。

    刘建国:我有两个具体的问题,第一,你有没有考虑钴跟锰对膜电极性能的影响。这些金属留出,会不会对膜电机的性能影响会比较大?
   
李牧:这个确实有影响,所以我们公司会通过各种后出来技术,包括进入保护层的技术,实际上都是用来抑制金属流出。   
   
刘建国:第二个问题,你第二部分讲阳极氧化,可以加入一些氧化物使得氧化水避免碳的腐蚀。现在在整车,大家都做到限制电位。在研究阳极抗反极的催化剂是否有必要。
   
李牧:这个工作是结合日本,包括北美客户的需求来做的。具体的东西我并不是很了解,我只是负责催化剂的研发。我想客户既然提出这种要求,而且是一线自动车生产厂商提出的要求,我想肯定是有必要的。
   
齐志刚:我问李博一个问题,我请教一个问题,中国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个词“抗反极”。而且这个“抗反极”还不是几秒钟的时间,现在据说“抗反极”都是到了小时的级别。我搞这么多燃料电池,不懂什么抗反极能够达到两个多小时,因为反极情况一般来讲是氢气不够,氢气量少了。所以电机里其他材料必须参与反应,因为电堆是在一起,加入一片没氢气了,或者氢气少了,那个碳或者其他东西必须参与反应才能提供电流。
如果反极主要是因为氢气量不够造成的,它必然会氧化电极的一些材料。加入你有水,过多的水,水肯定向电解,像李博士说氧化抑之类,水电解。但是水非常少,电池被水淹了,它能承受的时间非常少,最多分钟级。剩下的东西就会碳被氧化了,现在国内出现的所谓,甚至科技部项目,重大项目去申请去比,我们的抗反极是几个小时,我是不大理解,我不知道李博士怎么想这个事。   
   
李牧:齐总提到几个小时层级我也是头一次听说,如果从单电池测试的角度来说,我们内部有一些材料可以达到100分钟以上的水平。但是我们也给客户提供我们在实验室阶段达标的100分钟以上的,但是实测试并没有那么高。
   
齐志刚:100分钟以上是指你缺氢的情况下还让它发电100分钟,还是说?
   
李牧:是存测它的电压衰减。
   
齐志刚:那还是不一样的。
   
刘建国:它是阳极加一个电流,比如说200毫安或者500毫安。
   
李牧:客户实测没有那么高。
   
齐志刚:抗高电压,不一定叫抗反机。高电压的方法最常用的就是加点超级电氧气进去。你突然氢气在某一个瞬间,或者加载的时候氢气的速度跟不上电流变化的速度,突然瞬间的缺氢。这种情况下电机材料还有一叶超级电容材料可以释放电子,避免催化层被破坏。但是超级电容器的时间都是秒级,最多分钟级,所以这是一个方式。
另外一个方式,李博士加其他物质——水,里头的水也欠缺氧化,不如氧化这个催化层。不管怎么样,原则上讲这都是分钟级,不可能出现效果时级,在燃料欠缺情况下你还能够不受损坏。所以我不但理解国内很多所谓专家学者是玩概念还是说真正懂,还是我们这些已经过时了,不懂了。所以想问一下催化剂专家李博士。
   
李牧:从我们与客户沟通的感觉,他们也并没有提出这么高的目标值来要求。首先这个催化剂还是要进行正常催化氢的氧化也好,这是它的主要目标反应。我们不能倒置说要达到小时级电解水或其他的反应,那个只是在极特殊的条件下的应急的一个措施。以我所了解的情况,在我公司也没有这种小时层级指标的要求
   
刘建国:我们讨论另外一个问题,关于标称电堆的功率密度。对于这一块的标识比较乱,这里面涉及到几个问题。第一你是用标称额定的功率来算?我看很多上公告的指标!最后给出的指标是:峰值功率跟额定功率差几个毫瓦,甚至有的是一模一样。这个功率到底怎么选?包括丰田也是一样,114也是峰值功率。燃料电池适合不适合额定功率?第二,你除这个升的时候,你是除两个钢板之间的面积,还是把钢板也算进去。如果钢板有东西,你是怎么算?这一块我想请两个电堆专家谈谈。
   
齐志刚:我先说两句。功率密度这一块,我是国际电工协会的产料电池标准术语召集人,其中有燃料电池功率密度的定义,是用额定功率来定义,跟体积重量来比值。现在为什么大家突然都跟讲峰值,因为丰田只报了一个峰值114千瓦,没报额定是多少。大家和它对标的时候只能说我以峰值跟它对,但是丰田我估计如果是1.5倍左右,它是大概70千瓦的电堆。
但是既然丰田这么说了,大家都用峰值来算。大家记住这是峰值,跟丰田来对。不是说术语里面定义额定来对,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认为体积一定是你电堆实实在在的体积,包括端板,甚至你的端板有用螺杆式的,有螺丝冒出来一块,我认为都应该算,换句话来说,你算的是六个边算进去,即便有的地方是空的,有的地方是宽出来一块,里头极板稍微小一点,不能按里头极板来算,应该算整个。
   
刘建国:按照丰田端板还有很多功能,分配器,气体接口,这个都算进去。
   
齐志刚:丰田我不知道它是怎么算的,丰田跟我们不一样。我们要不是用螺杆,要不就是用绑带绑一个堆,把它弄到一起。丰田是用两个东西最后顶住它,它算不算端板我不知道,但是我认为它应该算了。如果它没算,我认为它的功率密度比这大的多。但是体积上还是我说的,从六个边一算起来这就是你的体积。你不能算排水体积,有时候我自己说排水体积,那不行。因为在整个用的时候这个体积都给你占了,即使那块是空的,也可能用不着别的地方,我认为是应该这么算体积,我自己是这么认为。
   
欧阳洵: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想主要还是从应用的角度,因为从乘用车、商用车再到重卡,每一种应用对需求不一样,寿命的需求不一样。我们有重卡的用户要求0.7和0.72伏作为额定功率点,跟我们以往用的0.65和0.68伏就有区别。乘用车又不一样,行业还是相对新的一个行业。当然我们先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标准是有必要的,完了再看广泛的应用起来之后再梳理一下,我觉得额定功率还是峰值功率我是这么看的。
目前自己用的比较多的还是0.65伏和0.62伏,0.65是我们的额定功率,0.62是峰值功率。实际额定功率做到0.67到0.68伏,自己这么看。功率密度到底算不算端板,这也是一个问题。像巴德,包括自己做的大部分电堆端板端很小,因为要把功率密度做上去,性能指标能够做高。
但是刚才提到一个问题,丰田它的尾板上集成了好多东西。我们也有客户说了不要金属扎带,我就要螺杆,为什么?他要面积,要端板表面积,还有机车各种各样的东西。所以这个里面也是不同的思路,这个可能还是需要行业进一步沉淀,进一步沉淀可能会分出来一些,这样我们今天的争议就有一个比较标准的答案了。
   
齐志刚:李老师还没回答你一个问题,你说为什么电堆的峰值跟额定差很多,欧阳博士说0.65或者0.7级。峰值是你那个线在那里,所以1.5倍没问题。系统为什么没有做到这一点?它是由核心辅助部件限制死了,空压机就做不到这个峰值,所以是这些限制死了。
   
施涛:空冷堆定义有很多不一样,因为刚才我看了很多2.5千瓦、3千瓦,我刚才就在想,我们的客户不去关注具体的东西,他只有关注功能,给你一个外部的特性,里面具体怎么样不会太关注,因为我觉得我们燃料电池做动力系统的话,用户没有必要特别具体值是多少,这个可能是应用行业不一样。
   
刘建国:其实大家很关心的是怎么算,因为其实涉及到一个很直接的问题,科技部评项目的时候要是低于丰田的指标可能批不了,但是指标评提的很高,又没有讲测定方法,到时候大家开始耍赖,按照不方法来算。所以实际成熟的时候有必要推出这样一个标准。
   
仙存妮:我自己的理解是这么做的,但是听欧阳总一说我觉得也很合理。在许多产品,客户在宣传的时候,产品宣传的指数,客户在用的时候不光看这个指数,也要看适合不适合自己。就拿空压机来说,其实国内电堆压比基本在2左右,3的很少。但是他们看空压机产品的时候看压比越高,你的性能肯定是越好的,其实这是一个不太成熟的做法,所以还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这样开发者和使用者可以达到共赢的局面。
   
刘建国:一个好的产品肯定有一些好的参数,但是光有一两个好的参数不代表是一个好的产品,需要要有后面的验证才可以突出好的产品。
   
欧阳洵:还是我刚才做报告说的,关注工艺,关注成本,这是我说的。
   
李牧:我希望我们国家的燃料电池产业能够更稳定、更蓬勃的发展。
   
齐志国:我想说选好你的方向,把自己定位好,实实在在做事,你必然会成功。
   
施涛:一个我们要每家选自己的强势做专注的事情,另外所有的同行我们走快一点没有关系,但是一定不能出各种安全方面的问题。
   

仙存妮:首先感谢佛山市,还有南海区的政府给我们这么多企业这么多的机会能共聚一堂探讨一些问题,最后我也是做一个广告,我们做空压机也是国内很多企业做,我们希望国内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这个涉及很多关键的部件,有很多的合作厂家希望一起推进这个整个产业的发展,来保证我们产品的成本的降低,随着大批量的应用,我们燃料电池产业低成本是可以实现的。
   
刘建国:我想说感谢下午的演讲嘉宾,也感谢我们在座的观众,我们今天的论坛到这里结束,让我们最后一些感谢我们的演讲的嘉宾。


分享到:
关注我们
获取最新动态
报名电话
咨询邮箱
展会地址
0757-86767169
展商咨询:
server01@chfe.org.cn
server02@chfe.org.cn
赞助广告:ad@chfe.org.cn
建议意见:suggest@chfe.org.cn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 樵山文化中心(樵湖东路与凤鸾路交汇处)

在线咨询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联系方式
客服热线:0757-867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