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共话"氢"未来 | 佛日南海采"氢"发表时间:2022-04-12 11:07 在12月8日开幕的202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上,8位院士以及多位专家在致辞和论坛环节踊跃发言,为推进氢能技术创新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参考。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佛山仙湖实验室理事长、主任张清杰: 突破氢技术、发展氢产业需要携手合作 全球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需要携手合作,仙湖实验室将更加紧密地协同18家共建单位,紧密协同广东和佛山氢能领域的所有创新力量,同时加强与一汽解放、东风汽车、国家电投氢能公司三个即将落户仙湖的中央企业的协作,努力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要更加重视氢能领域科技创新,特别是要把氢能领域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二是要更加重视氢能人才的集聚培育,在氢能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拥有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形成我国在氢能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三是要更加重视“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发展,要更好遵循市场规律,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创新要素集聚,通过强强联合,深化合作,协同创新,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快速发展。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鸿基创能副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叶思宇: 产业化发展可打破成本桎梏 在氢能发展中,氢燃料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正处于大规模商业化的初期,仍面临着严峻的成本挑战。如何打破桎梏?推动产业化发展将是破题关键,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多层级工程化验证过程的密切配合将为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带来巨大优势。同时,通过以产业化为导向的政、产、学、研、用的紧密合作,促进氢燃料电池持续的技术突破。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 氢能产业充满商业空间 高质量发展,首先应当是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应当是绿色作为发展的普遍形态,今天这个大会就属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氢能现在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大规模商业化。从经济学角度讲,氢无论是生产过程、运输储存过程,还是使用过程,都充满商业空间。它是科学家大有用武之地的舞台,也是企业家投资的一个广阔的新空间。有政府的扶持,有大家对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追求,有科学家、企业家的共同努力,我觉得氢能源不仅能在中国得到非常好的发展,而且能对世界经济、世界能源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